0-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心得
这是一本早期学习环境创设指导用书,它不但能提供关于环境的基本信息,而且能帮助我们了解环境提供的可能性。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具体案例,为教师生动地呈现了基于学前教育理论、儿童的发展、当前的研究、课程研究和环境创设的目标、儿童的兴趣、发展水平等原则所创设的有效且独特的学前教育环境。
喜欢《0-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》这本书中的一段话“闭上你的眼睛,想象孩提时能引起你积极情绪的环境。记住你在那个环境中的感觉。想象那里的声音、气味和经历。现在请用一首小诗概述这个特别的地方,或者写下串能体现这个环境的本质的描述性的词语。”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,游戏的场景“小河边”“池塘里”“山脚下”……脑海里仿佛又再次回响起童年时的欢笑声。试想若千年后,让我们现在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再来回忆,哪些事物能够给他的童年生活留下了深刻的的印象,孩子们将会如何回答呢?什么能带给人快乐?什么可以愉悦孩子们的心情?如此便理解了为什么要把自主权给予孩子。而在幼儿园环境的支持上,又有多少内容是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、取放,有多少活动又可以是让幼儿自由参与、自主规划的?环境创设之重要,就在于高质量的环境,是建设高质量的基于游戏的课程的基础。如果环境创设得好,就能支持发展适宜性教育原则,还能减少儿童的行为问题,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支持儿童的探索与学习。
教师是环境创设的设计者、组织者,儿童的学习环境创设都是通过教师完成的。但是我们的学习环境创设真的都是为儿童考虑设计的吗?当这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,我有些犹豫了:因为在为儿童设置游戏区时,老师考虑最多的问题实际:如东西方不方便收拾,到时需不需要搬桌子等问题。
面对环境创设为了谁的问题,我知道问题答案的关键:“我要怎样更好的启迪、引导支持参与其中,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”这才是回答这一问题最正确的态度。环境创设对于教师一来说,最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,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创设符合他们心智特点的环境。在学习环境创设过程中,我不断的思考与自问:教师到底是儿童成长的监督者,还是儿童成长的参与者。在现在的儿童教育中,很多的儿童教师都在扮演着儿童成长的监督者,这种身份的出现是基于中国现有的儿童教学的大环境,家家都是独生子女,每个孩子都是集一家人关爱,孩子的安全是家长最看重的问题,这也给了众多的儿童教师过大的压力,学会放手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先保证孩子的安全。
教师在环境创设中,不仅是名指导者、还应该是支持者、参与者与记录者。作为一名指导者,教师在环境创设中,要根据儿童的年龄、特点、兴趣与发展制定出清楚的目标,提供出丰富的、有趣的且能产生互动的区域材料,材料既要具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,不要让儿童丧失兴趣,保证儿童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战胜挑战,获得信心、知识与技能。作为一名支持者,以不打扰或是不打断儿童的游戏的前提下,通过各种方式来支持儿童的学习,如示范、开放性提问,展示额外信息等,目的在于开阔孩子们的思维。作为一名参与者,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,最主要的是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的阶段性发展水平,尤其是不能低估了儿童的能力,儿童虽然在体力上与成人有着较大的距离,但在心理能力来说,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能力有时在优于成人,儿童的学习能力是不能小觑的,环境创设只有激发了儿童各种能力的发挥,那么儿童学习环境创设才有意义。
《0-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》这本书在我们的环境创设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,书中大量图片的插入和研究资料引用,还有各种关于设计环境的话题、建议以及课程的丰富案例。这些都能够帮助我理解创设学习环境和丰富课程的知
识,理解儿童不同的需求以及各个活动区域的目标和内容,我相信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重新改造后的儿童学习环境,一定会更加富有感官体验,充满探索、选择和自由,这样的环境将是“儿童最喜爱的地方,是一个个性化、舒适的庇护所”。
用户登录